嘤鸣学社读书会第四期——初学哲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15浏览次数:372

     2017年64640,一群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围坐着一张摆放着水果的大方桌,在热烈的掌声中,第四期的读书分享会在安中大楼A211开始了。本期读书会以管理学院台佳和建工学院王宝峰为领读人,特邀多位马克思学院同学一起探讨“哲学”。


   
活动开始首先由来自管理学院的台佳学长为我们分享“冯友兰哲学”。他首先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冯友兰其人。通过学长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其人,也对其哲学作品及基本思想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台佳分别就“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哲学是重要的”、“哲学、宗教与科学”、“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等分享了冯友兰相关著作中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现场同学别听边与分享嘉宾交流讨论,现场气氛轻松融洽。台佳学长分享完毕后,同学们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嘉宾、同学一起发表观点、交流看法,在充分的交流借鉴中大家增进友谊、增长见识,从大家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可以看出书友们从中收获不少。下面也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学长分享的内容:
    什么是哲学?
   冯先生: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性的反思。哲学的功能不是增进正面的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价值,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为什么哲学是重要的?
   “三观不正”,三观有那么重要吗?什么是道德、精神、心灵?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正义、公平?如果这些问题是重要的,那么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思考也是重要的。哲学的起点:对未知的死亡的恐惧,对意义的思考,对超越现世价值的追求。
    哲学、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大部分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至少在西方意义上的宗教);我们经常听说身边的人为了什么事(比如高考、生病)上寺庙(道观)求签拜佛还愿,这是宗教活动吗?其实,中国人的宗教是功利性的(严格意义上讲,实在不能归为宗教行为)。按照冯先生的看法,“宗教是某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和体制”;并且,他认为,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宗教意识不浓,恰恰是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已经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体验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简单点说,也就是中国人“以哲学代替宗教”!
    冯先生后面还提到,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宗教的权威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认为,这是人自身的退化。因为他们宗教意识淡薄,放弃了对更高价值的追求,只囿于低层次的动物性的现实世界之中,与精神世界隔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是,冯先生认为,这种冲突恰好可以有哲学来解决。他说“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这条通道能帮助人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更直接;因为人不需要加诸其上的祈祷、仪式!人通过哲学达到的更高境界反而内容更纯,因为不掺杂想象和迷信。”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先生还专门用一节提到“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这对我们有兴趣的同学阅读中国哲学典籍(尤其是习惯于西方哲学的书写方式,受到西方现代科学教育方式熏陶而古典文化功底不足的人来说大有帮助)。他首先提到中国哲学家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互不连贯甚至相互冲突的原因是这些在当时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言论集、信件等,甚至可能由不同人记录和流传下来,(甚或遭到统治阶级、敌对者或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的恶意删改)。简短是因为采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故事)等形式表达思想。这里就产生了问题,简短的文字会带来一个好处和一个坏处(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坏处所表达的意思常常是不明确的(inarticulative),好处是不明确的文字正好又是具有暗示(提示)性的(suggestive)。这种书写风格不仅见于哲学著作中,也见于和影响了中国文学、诗歌和艺术的表达之中。
    分享完了哲学,王宝峰学长则为我们分享了他喜欢的一首唐诗《秦妇吟》。《秦妇吟》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首乐府诗。后人把《秦妇吟》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学长从诗的内容详细讲起,同时为我们讲述其中的故事和优美意境。学长讲述生动,同学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就这样这一期读书分享会结束了,下期读书会将为大家带来关于《白鹿原》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来呦!

 图/文:胡中正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