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悠悠千古情思,苗寨文化寻访—— 建筑工程学院赴西江千户苗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札记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07-24浏览次数:95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的。赴西江千户苗寨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于713日开启了苗寨文化探访之旅。从参观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舞蹈芦笙舞、吊脚楼建筑写生等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了解了苗族生活习俗、舞蹈文化、木质建筑文化等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了解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还引发了大家对于民族文化走向的深入思考。

西江苗族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其中包括了历史、节庆、服饰、婚嫁、待客、求医等多种民俗文化展览。悲壮的五次迁徙,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各种特色生活习俗,约定俗成的 “榔规”民约和自成体系的苗医,苗族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的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历史与发展,聪明与智慧,在这里可以恭耳聆听到苗族祖先的足迹,透过时空看到苗族的过去与未来。

在参观博物馆之后,同学们还观看了苗族舞蹈——芦笙舞。芦笙舞以“探路步”为基本舞步,配合有“双踏浪”、“跪地下腰”、“滚地笙”、“望家乡”等一些难度、技巧不一的动作和组合。舞蹈配上如泣如诉的哀怨笙声,给人以一种悲怆凄凉之感。

身为一名建工人,在苗寨的众多文化中,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竹制建筑文化。苗族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了当地特有的吊脚楼。苗族吊脚楼由村民口口相传建造方法代代流传而成,建造过程中尽量少使用钉子等金属固定连接,大多依靠老一辈人充分实践、总结经验得到的榫卯连接方式建造,这使苗族的吊脚楼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欣赏苗族的吊脚楼,品味苗族人的聪明才智,可以感受到他们将建筑融于自然的建筑文化精髓。在欣赏的同时,成员们还通过画笔将寨中沿山势迤逦而上的壮观建筑群记录了下来,希望能够在“看”与“画”之间更深刻地体会美。

在学习苗寨文化的同时,大家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民族文化伴随着民族的迁徙、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遗失和没落。苗族文化在历史中主要有五次大的迁徙,而在迁徙过程中苗族的文字遗失了,只能通过口口相传传承下去,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保留民族文化的完整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苗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苗族文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同化现象,如何保持苗族文化民俗与世俗的平衡,这也是个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

(通讯员胡沾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