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现状,了解旅游开发对苗寨经营户和当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团队于今日对千户苗寨的经营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访调查。面访调查是人文研究中较为普遍、常用的方法,调查者通过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以获得需要的信息。前期我们通过拜访研究院、与李教授进行交流等活动,对苗寨中的文化旅游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次面访调查,让团队成员更好的深入了当地的人民,也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在经营户方面,成员们初步了解到了有关经营户类型、店铺租金、经营状况、经营困难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据多数访谈对象反映,约90%的经营户是外来人员,仅10%为当地居民。这90%的经营户店铺以租赁为主,租金压力较大,一间二十平左右的沿街店铺的年租金普遍在二十万元上下。商铺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与当地特产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铺经营状况较好,以银器店、特色酒与餐饮小食店为代表;而特色不明显的商铺经营状况较差,以工艺品商店为主。这和商铺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引起的类型同质化、竞争加大有关。对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店员普遍反映除了生意惨淡外,有时的停电停水问题也造成一定困扰。但当地治安良好、管理到位,这为经营提供一定保障。
在对本地居民的面访中,大家得到了关于居民收入变化、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与参与度、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据调查对象反应,居民的收入普遍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贫富差距现象突出。在旅游开发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居民对现今的旅游模式表示满意,认为旅游开发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西江文化的宣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示乐观。但有小部分居民认为,现今的旅游开发过于商业化,对苗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对今后的苗寨旅游开发表示担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决策的主动权不高,甚至都没有保障自己决策权,知情权,自治权等基本权利的意识。而环境污染是当地居民普遍反应的一个问题,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现象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面访调查时,部分居民表现出抵制情绪,特别是一些中老年妇女,不愿意与实践成员进行交谈。成员们在反思之后,得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部分当地居民因为语言不通,不能顺畅交流;其次,当地居民会对外来人员抱有警惕心理,而实践成员在面访调查中直入主题,不能获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因此被拒绝。最后大家们也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各种群体来到千户苗寨做调研,居民在访谈之后没有获得任何反馈,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因此对调查产生反感心理。在找到问题缘由之后,大家选择比较空闲的居民开展访谈,并在切入主题之前先和当地居民进行闲聊,希望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其实,他们本身对于旅游开发也有自己的想法,在熟悉之后,他们会更愿意交谈,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可靠,也更有参考价值。成员们在实践过程中,从活动策划到执行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思考问题的由来,找到对症的解决方法很重要,这也是实践的一大意义。
(通讯员 张戈元 胡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