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旧画新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发展的四十年”暑期社会实践重庆分队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07-29浏览次数:495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为重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城的旧格局已被逐渐抹去,新的气象在这里异彩纷呈。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山城追寻改革开放的足迹,探索改革为城市打下的烙印。成员们来到三峡博物馆调研山城旧貌,又途经洪崖洞、解放碑、轻轨线,领略城市新风。

悠悠山城,百废待兴

上午,小分队来到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通过对重庆城市旧貌的调研,来了解改革开放前山城的基本状况。

 “笃……”悠扬的汽笛声在耳边回荡,仿佛一列绿皮火车透过泛黄的老照片,从时空的另一端驶来。斑驳的砾岩台阶,残破的铁皮屋顶,凌乱的列车标示,饱经炮火创伤的山城在无声地倾诉着。新中国的成立仿佛为昔日的旧都带来了一丝喜悦,国庆日里,欣喜的重庆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解放碑却是这张老照片中的唯一主角,他茕茕孑立于闹市中心,唯有寥寥几根电线相伴,仿佛在翘首盼望着身畔高楼平地起惊雷。黑白相片又引领着我们来到了嘈杂的朝天门码头,这是当年重庆最为繁华的地带,商贩走卒在这里沿街粜卖,杂乱无章的小船在这里聚集,时代命运的轨迹在这里交汇。

博物馆中的老照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六七十年代的旧山城,熙熙攘攘的街头显得苍白无力,纷繁的背后却无法掩饰城市基础建设的匮乏,山城还在蛰伏,在积蓄力量,在等待契机,等待迎接一个能让它迸发出万丈光芒的时代。

今日重庆,欣欣向荣

下午,大家调研了重庆网红轨道线——轻轨二号线。从旋转的立交桥、立体的扶梯走道,到轻轨,无不展现了山城独特的城市交通景观。且不提高处的轨道线提供了多少山城江景,轻轨二号线本身便是重庆的名片。二号线是国内首次使用跨座式单轨车制式的较新线轻型轨道交通,其爬坡能力强,适合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的重庆。其中,2号线的李子坝站穿越房屋,每天都会上演轻轨穿楼越壑,空中飞驰而过的一幕。不断发展的立体交通,用乘法的手段赋予了重庆城市外貌无限的可能性。道路与高楼,仿佛线与面,绘制了重庆在岩石上浓墨重彩的画卷

夜幕降临,星光璀璨

重庆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3000年江州府,800年重庆城,100年解放碑”。说起重庆,解放碑必定不会被漏下。从前的解放碑,是激励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精神堡垒”;现在的解放碑,是重庆CBD的代名词,是重庆乃至整个西南的城市经济心脏。改革开放和成为直辖市的两次机遇,让重庆迎来了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解放碑周围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地带飞速发展,“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概念已然形成。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既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连接点及内陆开放高地,还是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新时代重庆所蕴藏的潜力和焕发的勃勃生机,远非西部其它城市所能比,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重庆的发展迎来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收获期,未来的重庆将会是一带一路中最明亮的那颗星!


供稿:建工学院“发展的40年”——助力“两边两路”城市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重庆小分队

通讯员:王轶 王奕飞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