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追寻青岛记忆,倾听百姓心声———建工学院助力两边两路城市建设社会实践团青岛分队深入了解改革红利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07-30浏览次数:548


为深入了解青岛历史,今日小队首先走访了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这是一座集古堡式监狱建筑群、司法大队建筑为一体的特色博物馆,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监狱旧址之一。

在博物馆里,小队深入了解近代青岛司法制度的发展历史。青岛的司法制度始于1891年青岛建置。在德国、日本侵占期间,青岛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司法统治。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吸收部分旧有的司法内容,形成了半殖民色彩的青岛司法制度。在德占、日占及北京、南京政府的交替统治下,青岛的司法制度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和和中国旧政权强加给青岛人民的反动司法统治制度。直至青岛解放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实践分队在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合影留念

同时小队还走访了德国监狱旧址,小队看到一个个封闭的牢房和日本占领时期增设的地下水牢、刑讯室。据介绍,这座监狱里,曾关押过许多革命志士,而现在,这里是青岛市的爱国教育基地,为人们普及曾经的青岛司法制度,使人们感受殖民时期革命志士所受到的压迫及不屈斗争。

感受完德国监狱旧址述说的青岛的沧桑,小队随后来到第二站——青岛市民俗博物馆,这里能看到这座城市的淳朴民风和多彩民俗。民俗博物馆位于天后宫内,不同于周遭的德式建筑,这座青岛市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保留了民族建筑的原汁原味。它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当地的婚嫁传统,虽没有多么豪华的排场,但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氛围就足让人喜悦。

走进内院,游客们纷纷将硬币掷向金钟,希望那一声清脆的钟鸣能为他们带来幸福与财富。

了解到青岛部分民俗文化后,小队前往今天的第三站——青岛邮电博物馆。

青岛邮电博物馆是一座别致的哥特式木质塔楼,是青岛老城区文化地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的前身是建于1901年的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博物馆内丰富的图片及实物资料展现了百年来邮电通讯发展的历程。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一楼的一面用古董电话装点的墙,一台台形态各异的古董电话似是拨通了旧时的岁月,耳畔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简单休整之后,小队前往中山公园,探寻改革开放对当地居民的红利。踏进中山公园,小队就感觉到了当地居民的活力:欢笑声、舞乐声,此起彼伏。小队进入公园,便看到一群正在载歌载舞的青岛居民。

载歌载舞的当地居民

和他们交流之后,小队了解到,他们互相之间并不相识,却本着对生活的热爱,在一起唱歌舞蹈。改革开放不仅带给了当地居民富足的生活,更带来了美好的精神生活的享受,小队随后遇到了正在公园休息排练的青岛海蛎子口琴队。

青岛海蛎子口琴队(部分成员)

青岛海蛎子口琴队由青岛的退休老人组成,在青岛当地已小有名气,多次在重要场合演出。听完一曲口琴队为小队表演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小队队员都心潮澎湃。经过和海蛎子队的交流,小队了解到:改革开放确确实实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市南区菠菜地,变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五四广场;原来从济南到青岛八小时的路程,现在坐高铁只需要两个小时。这样的改革红利数不胜数。

小队与海蛎子口琴队的合影

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写在老百姓的脸上。与海蛎子口琴队简单交流之后,小队继续踏上征程。


供稿:建工学院“发展的40年”——助力“两边两路”城市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青岛小分队

撰写 李江栋|胡铃儿|蔡可欣

摄影 李江栋|王艺达|吾希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