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观古镇文化建筑,记城市建设变迁——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两边两路”贵州安顺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札记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08-13浏览次数:456


高山流水,天朗气清,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两边两路”贵州安顺小分队于12日上午到达安顺天龙堡古镇,以天龙屯堡古镇为调研典例对象,开展以“探寻城市往昔建设文化”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在这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屯堡人的祖先在明初由南京“征南”移民到此。至今屯堡人仍居住在“户自为堡”的石头房子里,固守着江淮一代的民风民俗,屯堡人的屯堡二字,实是二个概念——“屯”是指军屯,是军队传递书信,接待来往官员和部队家属居住的地方;“堡”是指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天龙屯堡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板龙驿。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从明代开始就在这里及周边大量屯兵。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因此,屯堡人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例如屯堡典型的石木结构建筑典雅别致,为室内采光,窗户成大圆拱形,是屯堡建筑猫窗的扩大。

屯堡古镇不仅保留有大部分的古建筑结构,更留存了当地独特的民族风俗,而今则作为景区来保护和发扬古镇浓厚的历史文化。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所谓“模子”,指天龙发展旅游的模式。在天龙屯堡景区,可以见到构筑坚固的屯堡的屯堡群和高耸的碉堡,在碉堡的不同方向留三角形的观察窗眼。数百年来,更朝迭代,世事变换,现在依旧保存完好,岿然屹立,依稀可见一见旧时战乱留下的痕迹。而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屯堡人,仍在这黔境一隅顽强地坚守着他们祖先的传统,保持着大明朝文化。他们的服饰被称为明代服饰的活标本。

地戏便是古镇“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地戏是由明代“军傩”演变而来,“军傩”是古代军队中举行的一种祭祀,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军傩起源于“殷商”时期,距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地戏脸谱更是独具一格,色彩丰富,多而精,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本日的实践活动主要以观察、走访天龙古镇来收集“两边两路”城市建设过去的特色风格,队员们对天龙古镇文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对历史与城市过去的建筑建设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相信队员们也开始渐渐领悟城市变迁和“助力城市发展”的意义。


供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两边两路”贵州安顺小分队

/ 图  李雨祥 / 莫香业




返回原图
/